close


圖片來源http://gallery.photowant.com/b/gallery.cfm?action=poster&filmid=fmen60415965

Martian Child,中譯片名:我的火星小孩
老實說,我並不太喜歡中文片名,因為「我的」這兩個字,實在不太符合這部電影響傳達的意義。(如果你已經看過這部電影,也許你就懂我的意思了。)

這部電影主要在描述一個喪妻的科幻小說作家David,領養了一個小男孩,而這個小男孩深深的相信自己來自於火星,他認為自己來地球是為了完成某種任務,所以他不斷的拍照、「蒐集」地球人的物品(若未先告知,即會被地球人視為偷東西),嘴裡常常呢喃著地球人聽不懂的火星語。
兩人相處之間,從一開始的新鮮,父親毫無頭緒的窘境,到後來的磨合期,無法相互體諒,似乎出現了無法跨越的鴻溝,最後,父親的愛將孩子「帶回」地球,也許,他們找到了平衡點,也許他漸漸的變成地球小孩?

這部電影讓我感觸很深,也許是因為一部分和教育相關,而且因為最近碰到一些例子,這部電影正好觸動了部分的自己,所以才會感觸那麼深吧。
其中有兩個橋段讓我印象非常深刻。
當火星小孩第一次到新家,David準備好豐富的早餐,也就是他自己最喜歡吃的早餐,對孩子說:
「吃吧!這相當好吃,我小時候都吃這個。」
火星小孩:「我只喜歡吃Lucky Charms(穀物早餐)」
David再次遊說火星小孩:「吃吧!味道很棒,嘗一口。」順便推了推盤子
火星小孩:「但我早餐都吃Lucky Charms」又將盤子推回來
最後David,帶火星小孩去超市買了數十盒Lucky Charms

這種橋段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,但通常,火星小孩會被當成「挑食」、「不願意嘗試新事物」,甚至是「不聽話」的小孩,電影中的David卻什麼也沒說,就帶火星小孩去買他所習慣的食物。也許David的行為會被視為寵小孩,但我卻不這麼認為,我認為David貼心的舉動是在安撫火星小孩的不安。因為火星小孩被其他認養家庭放棄很多次,而且又是初次到新環境,他很自然的想接觸一些自己熟悉的東西來獲得一些安全感。

我始終認為「安全感」這個因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相當重要,在看了一些關於兒童心理的書之後,更是對這個想法深信不疑。我們怎麼樣提供孩子足夠的「安全感」,卻又不至於溺愛,這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平衡關係,很難去掌握,我想這是父母一生都需要學習的課題。

另外,在這部電影中火星小孩看到David發怒時,好幾次詢問:「你是不是生我的氣?你是不是不愛我了?」其實這也是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會碰到的狀況吧!童年時期的我們,常將行為招致的後果和父母是否疼愛自己連上關係。因為那時的我們並不能思考事件間的因果關係,而又很在意父母是否認同自己,反覆問這些問題也許是為了確認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吧!一樣,都是為了「安全感」。

好像扯遠了,XD,改天來寫一篇有關於安全感的碎碎念吧~


最後是個還不錯的結局,所謂的不錯,是火星小孩卸下了心防,打開了心房,願意接納David的愛。但是,骨子裡,他是否仍舊是個火星小孩呢?不得而知…不過唯一可以知道的,他享有了滿滿的愛,目前的他不需要武裝自己了!

另外一個橋段,是David所說的一段話:「我們都知道自己會死,還是伸手探尋彼此。
這又讓我想到另一段故事了…不過,就此打住吧!

官方網站:http://www.martianchild.com/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rtian7288 的頭像
    martian7288

    My Blog

    martian72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